一、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概述
PFD是什么
由于盆底支持結構缺陷薄弱、損傷及功能障礙等多種因素造成的盆腔臟器移位并引起各種盆腔器官功能異常的一組疾病稱為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FPFD),患病婦女可出現盆腔器官脫垂(POP)、尿失禁(UI)、性功能障礙(SD)及糞失禁(FI),是全球女性普遍存在的社會衛生健康問題.
PFD的發病率如何
據國外的一項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報道,12.5%的婦女患有壓力性尿失禁(SUI),其中年齡在60歲以上老年婦女患病率為26.7%.國內研究顯示正常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為11%,福建地區SUI的發病率為9.1%~16.3%,武漢SUI的發病率為18.5%,老年婦女SUI發病率高達29%.40%~60%的已婚婦女患有SUI.以上數據提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礙已成為嚴重影響婦女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突出社會問題.2011年,中華婦產科學會盆底學組在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試行)中指出,中國成年女性SUI總患病率高達18.9%,50~59歲SUI患病率最高為28.0%.
妊娠、分娩導致盆底組織損傷,是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顯示,產后女性的盆底肌力異常者占87.4%.圍產期是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比較集中發病高峰時間段.妊娠后期、產后6周和6個月的尿失禁發生率分別為26.7%、9.5%和6.8%,其中,壓力性尿失禁占主要(分別為18.6%、6.9%、5.0%).產后器官脫垂的發生率為54.40%,其中,POP-Q I度的比例最大(37.49%).由此,產后是防治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重要階段和理想時機.
產后盆底康復訓練能促進妊娠和分娩過程損傷的神經和肌肉得到恢復,從而改善遠期盆底狀況,降低因解剖結構改變和年齡增長發生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機會.研究表明,孕期盆底訓練可以降低初產婦產后3個月的盆底功能障礙發生率,產后康復治療明顯降低產后6~12個月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率.
預防性干預及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從產后恰當時機及時開始進行,哪怕僅是進行基本的盆底肌鍛煉,也非常必要;爭取有更多的產婦接受科學指導下的系統防治干預措施.并且鼓勵婦女養成維護盆底功能健康的良好生活習慣,持續終生,堅持進行.
以普遍性防治為基礎,爭取為產婦提供系統的盆底康復干預措施.在力爭每個產婦都進行最基本的普查基礎上,根據每個產婦及醫療機構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層次的盆底組織損傷及盆底功能評估方案.在力爭每個產婦都進行基本的盆底康復措施情況下,根據每個產婦及醫療機構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層次的盆底康復方案.
產后不做康復欠下的債,到絕經后已經太沉重
在女性絕經后,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尿失禁,發生率高達50%.甚至有專家開玩笑說,只要萬有引力存在,此病就有發生的可能.
很多女性羞于說出口的尿失禁,只要引起重視,及早檢查,進行簡單生活方式干預和物理康復訓練,就能取得很好治療效果.但預防治療卻有"黃金時間",一般是女性產后42天至6個月.
如果女性產后能盡早進行盆底康復訓練,比如凱格爾訓練、低頻電刺激治療、生物反饋治療等,是可以避免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的.女性產后若沒有進行盆底肌的鍛煉和康復治療,隨著年齡增大和激素水平下降,到了50歲左右絕經時,將會是尿失禁和子宮脫垂的高發期.原本簡單有效的盆底康復訓練,也不得不等候手術的介入.